給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少年科學院”25年了
來源: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
“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span>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這一重要論述飽含殷切期望。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span>
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民族強。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只有科技隊伍后繼有人,祖國未來的科技天地才會群英薈萃,科學的浩瀚星空才能群星閃耀。當每一個孩童都有著愛好科技、向往科學的心靈,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孩子的世界從來不乏夢想,許多科學發明,都是兒時夢想的回響。
“少年科學院”作為少先隊員最喜愛和向往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已經是第25年了。
1999年2月8日,“少年科學院”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愛好者從領導和專家手中接過“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證書”,成為少年科學院的首批小院士?;顒悠陂g,白春禮院士,盧嘉錫院士、楊樂院士等出席團中央舉行的“老少院士共話21世紀座談會”,并與小院士們就21世紀的科技發展進行了熱烈討論。專家院士對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在組織和參與科技活動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一致認為從首批小院士身上看到了當代少年兒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良好素質,看到了當代少年兒童中間蘊藏著的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看到了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的希望和未來。






進入21世紀以來,少年科學院活動也在各地少先隊工作者們的努力下不斷發展。
一是少年科學院由零星的發展向規?;l展轉變。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全國建有少科院的學校屈指可數。2000年12月,江蘇省少年科學院建設與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并頒布試行的章程。此后,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浙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等一大批省級少年科學院相繼誕生,大都由團、教、科協等部門聯合主辦,各地校級少年科學院和紅領巾科技小社團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普遍建立。
二是少科院研究的內容,由主要是農業和林業,發展到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地質土壤、生態環境、生物、醫學、藥物、機械、心理、航天、天文等多種門類。鎮江市蔣喬中心小學的“夢想少年科學院”通過科技模型社團、長江生態保護社團等活動,不斷豐富少先隊科技教育內容和形式。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聯合中山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DFD少年科學院”,科學大咖請進校,引領少年探索科學魅力。
三是由自然科學的學習研究發展到歷史、文化、經濟、民俗民風等人文科學的學習研究。無錫堰橋中心小學“吳文化少年科學院”擁有12個文化研究所,歷時12年,開少先隊研究社會科學之先河。
四是依托的社會資源社會化程度更高,眾多的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科學家、名人的故居及展覽館,有特長的學生家長等都成為少先隊科技社團依托的資源。除校內科技輔導員外,涌現出一大批校外科技輔導員隊伍。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部的17名科技類專職輔導員,皆為杭州少年科學院的專業輔導員,同時外請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市環保局的專家、學者等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對社團進行專業指導。無錫市育紅小學“小先生”少年科學院聘請12位科學專職教師作為科技輔導員,其中四位科技輔導員獲得市科協認證。同時,學校充分挖掘校外資源,每年聘請一批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家長為科技志愿者。強大的師資團隊協助少科院開展教學、培訓工作,為學??萍冀逃聵I的發展貢獻力量。
五是少先隊科技教育活動納入新一輪課程改革。許多中小學校把少科院列為活動課程或校本課程,或在少先隊活動課中開展少年科學院活動,使活動有了時間、經費、指導教師等保證。
六是少科院建設向課題化科研化方向發展。浙江上虞市下管鎮中心小學“山里娃小科技協會”,蓋北鎮中心小學“少年農科技學院”,新昌縣青年路小學“愛迪生少年科學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馬家溝小學“手、腦、口并用科技體驗樂園”等少先隊科技社團,都是用課題研究的科研方法來建設的,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團十八大以來,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始終堅持少年兒童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職責使命,把握面向共青團、少先隊開展示范性實踐教育工作定位,繼續深入推動開展“少年科學院”系列科技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圍繞服務國家重點戰略的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重點面向青少年提升科學素養,以“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為牽引,持續打造國內一流青少年科技賽事。經教育部批準,在共青團中央少年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等單位的指導下,2023年第六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已全面啟動。大賽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智能機器人應用、智能程序及算法設計、智能芯片及開源硬件方向、人工智能技術綜合創新4個參賽方向,設置14個專業賽道,目前5萬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報名,即將進入挑戰賽階段;挑戰賽期間,主辦單位還組織了“我向科學家提個問”、“給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短視頻接力等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參與進來。
二是組織少年兒童科學實踐體驗和小發明小制作小實驗小創意小課題“五小”成果交流,引領少先隊員走進科學世界,激發科學興趣,增強創新意識、動手能力,推動形成支持少年兒童參加科技創新實踐的濃厚氛圍。
三是在中小學、少年宮、社區、社會活動場所,協助建立紅領巾科技小社團、創新實驗室,打造少年兒童“身邊的創新實驗室”。
五年來少年科學院活動直接服務少年兒童超過50萬人次,各地基層組織的豐富多彩的科學科普教育實踐活動覆蓋千萬少先隊員。
科技教育是實踐的教育,“少年科學院”活動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嘗試科學實驗、進行野外考察、參與課題研究,讓科技教育飛出課本、走出課堂,越來越多青少年打開了科技的“魔盒”,感受科技的魅力。

“你的理想是什么?”——
“當一名科學家!”
“當一名自然學家!”
“我要上太空!”
……
“少年科學院”的夢想
編輯:媒介與教育中心